双峰桂树今无似,说道璘公有后身。
金粟如来能作主,碧山学士愿为邻。
天香入饷清可食,秋露染花黄未匀。
何惜一题方丈室,与师同是豫章人。
天香室,为定水寺复见心长老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词。这首词写花,却写得空灵清远、意境高远、情致隽永、含蓄蕴藉,有“幽韵冷香”之妙。
此词以花为题,而以香作主脑。开首两句,即点出天香之特点:它不开花,也不落叶,只是终日芬芳,清香袭人。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天香以人格,称其“见心”,意谓它能洞悉人心。“见”字,既形容天香的嗅觉灵敏,又暗示了它的慧心通达。接着,词人为天香设想了一个美丽的形象:“玉树亭亭倚画栏”,一个“玉”字,不仅写出了天香的颜色和质地,更写出了它的纯洁美丽,令人赏玩不已,流连忘返。
接下来三句,写天香所处之地,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定水寺中”四字,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雅的环境之中,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这种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天香的出场作了铺垫。
最后三句,写天香与人的接触。这几句中,“见心”二字再次出现,与上文遥相呼应,加深了对天香的人格化描绘。“不知香闻远近,暖风十里入闲门。”这两句,既写天香的馨香远播,又写人们被天香的香气所吸引,纷纷前来欣赏。这里的“不知”二字,既表明天香的香气浓郁,又表现人们对它的赞叹之情。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优美动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哲理意味。它以天香为题,实则写人;以天香为媒,实则写心。通过写天香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此外,词中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如“见心”、“不知”等词语,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