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法师惠纸帐

银灯夜照白纷纷,四面光摇白縠文。
隔枕不闻巫峡雨,绕床惟走剡溪云。
风和柳絮何因到,月与梅花竟不分。
塞北江南风景别,却思毡帐旧从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演法师惠纸帐》是元末明初张昱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张昱的生平:张昱,元末明初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字光弼,别号一笑居士、可闲老人。他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年归隐西湖寿安坊,卒于明太祖时期。他的诗文多有传世,尤以《演法师惠纸帐》最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 银灯夜照白纷纷,四面光摇白縠文。
  • 隔枕不闻巫峡雨,绕床惟走剡溪云。
  • 风和柳絮何因到,月与梅花竟不分。
  • 塞北江南风景别,却思毡帐旧从军。
  1. 诗意赏析
  • 意境描绘:《演法师惠纸帐》中,张昱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如“银灯夜照”与“四面光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中的自然景物——白纷纷的柳絮、剡溪的云、随风飘动的柳絮,以及明月和梅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诗中的“塞北江南风景别”和“却思毡帐旧从军”透露出他对于过去军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张昱在诗歌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他的《演法师惠纸帐》是其众多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显示了其在诗歌艺术上的成熟与独特风格。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文化意义:张昱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

《演法师惠纸帐》不仅是张昱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明清时期诗歌艺术和文人情怀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