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府

燕子梁间渐有声,碧油窗外未天明。
长街官树留残月,满马好风吹宿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趋府》是近现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趋府》,作为郑孝胥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折射出了诗人本人的文学追求和情感表达。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职。他的仕途经历和生活背景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内容解析:《趋府》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朝官与外官之间的鲜明对比。诗中“朝官酸黠饰文儒,外官猾鄙矜走趋”展现了官场中的虚伪与现实。诗人通过对官场现象的讽刺,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晓风霍霍日照旆”,不仅形容了早晨的景色,更隐含着权力斗争的激烈和官场上的勾心斗角。
  3. 艺术特色:《趋府》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和古典诗词的美感。它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既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又不失时代特色。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晓风霍霍日照明旆”、“分庭塞坐交耳语”等,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历史影响:《趋府》的创作,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之一。

《趋府》不仅展示了郑孝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近代官场生态和文人心态的独特视角。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