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黄颡湖望梅山

泛舟黄颡湖,望见梅仙山。
嵯峨结宝髻,皛淼浮银湾。
长风荡青蘋,雪浪相飞翻。
鱼龙现怪诞,水怒山自闲。
讵知神灵意,杳在虚无间。
缅思学仙尉,一去何时还?
幽姿不可见,高风邈难攀。
落日动箫鼓,把酒酬潺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黄颡湖望梅山》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朝张宪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舟游览黄颡湖时,所见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

诗中“汎舟黄颡湖”描述了张宪乘船在黄颡湖上泛游的情景,这里的湖可能指的是今天的某条河流或湖泊,而“望见梅仙山”则表现了诗人在湖光山色中看到的美丽景色,其中“梅仙山”是一处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句“嵯峨结宝髻,皛淼浮银湾”形容山峰的轮廓如同仙女梳理的发髻,湖水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长风荡青蘋,雪浪相飞翻。鱼龙现怪诞,水怒山自闲”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青蘋、雪浪等词汇描绘了风起云涌时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量的赞叹。“讵知神灵意,杳在虚无间”表达了诗人对神仙般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这种境界无法触及的感慨。“缅思学仙尉,一去何时还?”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能否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的沉思,以及对于未来可能的无奈。

“幽姿不可见,高风邈难攀”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丽而又难以接近的事物的敬仰。“落日动箫鼓,把酒酬潺湲”则是诗人在夕阳西下时,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独特感悟。

《泛舟黄颡湖望梅山》是张宪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通过对黄颡湖和梅仙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