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雷有感

阳气涣不收,梨花开九月。
无何玄冬夜,火灵飞列缺。
疾雷故匉訇,大雨久不辍。
顽云聚复散,淫风赤如血。
虫豸不入藏,龙蛇竞出穴。
寒威变融焕,四序失故节。
胡为数岁中,雷向盛冬发。
委靡不执柄,遂为群阴窃。
及其不可忍,奋迅始一决。
乃于涸寒时,䃸磹未肯歇。
龙战久不解,险难纷纠结。
既乖长养意,愈使威权亵。
天怒不终朝,王纲有时裂。
何能尧吾君,调理继稷契。
先事诛权奸,以次及群孽。
假尔霹雳车,为吾左黄钺。
普天新号令,坐使万国悦。
煌煌世祖业,中道复光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闻雷有感》是元代诗人张宪所作。此诗不仅描绘了冬日夜晚雷声和雨的情景,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下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张宪,字正之,号东阳野逸,元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抒情见长,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哲思。
  1. 诗歌原文
  • “阳气涣不收”表达了冬季阳气不足的自然现象。
  • “梨花开九月”则通过梨花盛开的季节变化,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与自然的更新。
  • 接下来的“无何玄冬夜”“疾雷故匉訇”,描绘了冬夜雷声的猛烈和大雨的持续。
  • 末尾两句“顽云聚复散,淫风赤如血”则描述了天气变幻莫测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在《冬夜闻雷有感》中,张宪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状态的感慨。
  • 整首诗通过对冬天夜晚雷雨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四季更迭、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
  1. 文化意义
  • 《冬夜闻雷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理论的一种体现。通过对雷声和雨的描述,诗人探讨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冬夜闻雷有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本打开自然世界奥秘和文化传统的书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方式及其在文学中的表达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