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明皇并笛图

黑奴弦索花奴鼓,譂奴抚掌阉奴舞。
阿环自品玉玲珑,御手夷犹亲按谱。
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樱唇金缕长。
莫倚花深人不见,李谟侧足傍宫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真明皇并笛图》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著名美女杨贵妃的风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下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黑奴弦索花奴鼓,譂奴抚掌阉奴舞。阿环自品玉玲珑,御手夷犹亲按谱。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樱唇金缕长。莫倚花深人不见,李谟侧足傍宫墙。

  2. 作者介绍

  • 张宪,字廷式,号省庵,江西德兴人,成化八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刘瑾案被罢官。张宪以其清廉著称,其生平事迹在后世广为传颂。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太真明皇并笛图》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黑奴弦索花奴鼓”、“风生龙爪玉星香”等,生动地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与哀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代。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杨贵妃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变迁的关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动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壮和哀婉的气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太真明皇并笛图》不仅是一首描绘杨贵妃美貌与哀愁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情感和时代气息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