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桑善止韵是日廉夫杨尹见访

发脱冠欹衰态多,日长犹赖饮无何。
阿对泉头布衣老,谢公墩上美人过。
青松岂代麈尾柄,如意莫击珊瑚柯。
挍书天禄馀事耳,迟子考槃同涧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桑善止韵是日廉夫杨尹见访》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绝,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董其昌(1555年8月19日—1636年4月23日),字思白,号香光居士、南岩老人等,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世袭奉直大夫、东阁大学士。

  2. 原文及翻译

    次桑善止韵是日廉夫杨尹见访

    君来不厌百忧多,
    笔阵纵横写妙哦。
    欲问何郎真面目,
    但看卷纸墨痕和。

你来到这里并不厌倦于忧愁很多,

在笔阵中纵横捭阖地写下精妙的作品。

想要问你那位真正的何郎是什么面貌?

只需要看看你的卷纸上的墨迹和文句。

  1. 诗歌解读:此诗反映了董其昌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诗中提及“笔阵纵横”,形容他的书法风格自由奔放,富有变化,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他通过书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书法技艺的精湛掌握。

  2. 创作背景:据《董其昌书画集》所述,这首诗是在1634年(明天启四年)创作的,当时董其昌正担任礼部尚书。诗中“廉夫”指的是当时的另一位文人张岱,而“杨尹”则可能是董其昌的一位朋友或者同僚。

  3. 艺术影响: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书法不仅在技巧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意境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书法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可以窥见董其昌作为一位文人、书法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他的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情感、思想的传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