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山怀古

江右夷吾浪得名,豫州英概亦沉冥。
夕阳枯木山如赭,秋雨荒台草自青。
汉苑玉鱼谁复葬,昭陵石马亦无灵。
可怜白发商人妇,犹向灯前话后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皇山怀古》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张雨创作的古诗。《凤皇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与文化意味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衰败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雨的生平:张雨(1283~1350),字句曲外史,道名嗣真,又号贞居子,元代著名的诗文家,他不仅博学多闻,而且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 诗歌创作风格:张雨的作品以清新流丽见长,兼具晋、唐遗意,他的诗作在语言上追求典雅,情感上富有深度,常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对人生、历史的感慨。
  1. 诗歌内容详解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句“江右夷吾浪得名”暗指曾有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已被人遗忘,“豫州英槩亦沉冥”则是进一步强调英雄人物的落寞,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
  • 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诗歌中描述夕阳下的枯木山如赭色,秋雨中的荒台草自青,汉苑玉鱼无人葬,昭陵石马无灵验,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当时环境的萧条,也暗喻了文化的消逝。
  • 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最后一句“可怜白发商人妇,犹向灯前话后庭”,则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和悲哀,反映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同情。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的运用:《凤皇山怀古》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夕阳、枯木、荒台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时代的氛围。
  • 情感的传达: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失落感,通过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深深的敬畏及留恋。
  1. 文化价值探讨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遗迹的描述,《凤皇山怀古》不仅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状况,还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入思考。
  • 审美情趣的培养:诗中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提升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凤皇山怀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