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兰赠别于一山之京师

三月愁送客,春寒雨如霰。
冥冥返塞鸿,悄悄栖梁燕。
扬帆五十日,蓬莱望中见。
欲持猗兰操,一奏南薰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雨的《题墨兰赠别于一山之京师》是一首描绘送别友人时春寒细雨中凄凉景象的元代诗歌。这首诗不仅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而且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深情寄托。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三月愁送客,
    春寒雨如霰。
    冥冥返塞鸿,
    悄悄栖梁燕。
    扬帆五十日,
    蓬莱望中见。
    欲持猗兰操,
    一奏南薰殿。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歌开头“三月愁送客”,立即勾勒出离别的主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舍。接下来的“春寒雨如霰”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背景,春寒与细雨交织,更增添了一份凄清和哀婉的氛围。
  • 意象运用:诗中“冥冥返塞鸿,悄悄栖梁燕”,利用鸿雁归巢和燕子静默的意象,寓言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寂静。这种象征性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 主题思想: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后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通过“扬帆五十日,蓬莱望中见”的描写,暗示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等待。
  1. 诗歌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的一个春季,诗人在海边送别一位远行的友人。当时正值春寒时节,连日的细雨如同霰粒般洒落,为这个场景增添了几分凄迷。诗人站在海边,望着友人乘船扬帆而去,心中既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相见的期待。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

《题墨兰赠别于一山之京师》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送别友人的场景的诗歌,它是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和真挚表达,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和再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一种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