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送净月上人

阴崖颠风无时兴,篁竹偃地虎昼行。
斫冰积雪卧空谷,春至唯闻禽鸟鸣。
华阳南便洞窗小,香烟西放蛾眉道。
神僧问讯破孤寂,把臂入林一倾倒。
帕头蒙寒驴背驮,泥滑稳于杯渡波。
寄谢少年王敬和,独行其如法汰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雨的《用韵送净月上人》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宗教色彩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阴崖颠风无时兴,篁竹偃地虎昼行。
    斲冰积雪卧空谷,春至唯闻禽鸟鸣。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阴崖颠风无时兴”描绘了一幅峭壁悬崖上狂风肆虐、草木不生的荒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感。 “篁竹偃地虎昼行”则通过竹林和地面老虎的活动,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但又带有野性的生态美。
  • 宗教情感表达:诗中的“神僧问讯破孤寂,把臂入林一倾倒”表达了与高僧对话时的豁达与宁静,而“帕头蒙寒驴背驮,泥滑稳于杯渡波”则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1. 诗歌结构
  • 首联“阴崖颠风无时兴,篁竹偃地虎昼行”设定了一个荒凉而神秘的背景,为后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悟打下基础。
  • 颔联“斲冰积雪卧空谷,春至唯闻禽鸟鸣”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
  1.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象征手法,如“阴崖”、“篁竹”象征着自然界的严峻考验,而“神僧”、“禽鸟”则是内心平静与超然的象征。
  • 音乐性:“斫冰积雪”等动词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音乐性和动态美,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风声和鸟鸣,感受到季节更迭的声音。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它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如何通过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法的信仰来找到心灵的慰藉。
  1. 现代解读
  •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古诗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欣赏,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艺术价值而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张雨的《用韵送净月上人》是一首集自然景观描绘、宗教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于一体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学到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到心灵的安宁。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寻求心灵寄托的现代人,这首诗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