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 人月圆 · 春日次韵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可久的《人月圆·春日次韵》是一首元代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张可久,字小山,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一生以山水声色自娱,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其创作在元代后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颓废生活的小令和套曲,为元末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作品原文及翻译: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中秋书事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子昂学士小景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淡烟浑似,三高祠下,七里滩头。

  3. 作品背景:《人月圆·春日次韵》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在元代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往往面临仕途失意和社会压力,通过诗词抒发情感,寄托哀愁。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张可久本人在特定时期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特点:《人月圆·春日次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罗衣”、“东风”、“镜中人”等,都是典型的意象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美感。同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张可久的《人月圆·春日次韵》不仅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更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注解

罗衣:一种丝质的轻便的衣服,这里指穿罗衣的人。

片时春梦: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梨花暮雨:这是说梨花落,春已残。

燕子空楼: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市。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不嫁,居是楼十余年。”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