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登楼观柳

云消春气恰和柔。先到柳梢头。数日不登楼。笑青眼、窥人尚羞。
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欢游。飞絮便生愁。尽都变、浮萍去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 · 登楼观柳》是元代诗人许有壬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登楼赏柳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
  • 许有壬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
  • 他的作品涵盖了山水田园诗、咏史抒怀等多种题材,其中尤以描写自然风景见长。
  1. 作品原文
    云消春气恰和柔,先到柳梢头。数日不登楼,笑青眼窥人尚羞。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吹游?飞絮便生愁,尽都变浮萍去休。

  2. 诗意解析

  • “云消春气恰和柔”描述了春天的天气变化,云彩消散,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温柔舒适的感觉。
  • “先到柳梢头”表现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柳条先于其他植物发芽,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
  • “数日不登楼,笑青眼窥人还羞”表达了诗人因为长时间没有登上高楼观赏美景而感到遗憾,但同时带有一丝羞涩和自豪,因为自己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而不虚此行。
  • “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吹游?”反映了诗人在清明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感到岁月流逝、身体衰老,不愿意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想要尽情享受。
  • “飞絮便生愁,尽都变、浮萍去休。”则是对春天景色变化的感慨,飞絮随风飘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无常。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它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