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消春气恰和柔。先到柳梢头。数日不登楼。笑青眼、窥人尚羞。
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欢游。飞絮便生愁。尽都变、浮萍去休。
【诗句解释】
太常引·登楼观柳: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望的词。“云消春气恰和柔”,形容春天的景色,如烟似雾,十分柔和;“先到柳梢头”,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嫩枝上挂满了绿丝。
“数日不登楼”,表示已经很久没有登上高楼去欣赏春色了。“笑青眼、窥人尚羞”,描述了作者看到别人欣赏春色时感到害羞的样子。
“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欢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即将到来的心情,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不忍心辜负这次欢愉的旅行。
“飞絮便生愁”,这里的“飞絮”指的是飘荡的柳絮。作者看到柳絮随风飞舞,心中产生了忧愁之情。
“尽都变、浮萍去休”,这里的“浮萍”指的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作者看到这些漂浮的浮萍,感叹它们终将被水流带走,无法再停留。
【译文】
春天的气息刚刚消散,柳树的枝条开始萌发。几天没有登上高楼,看到那些柳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清明节就要到了,而我也老了,我怎能辜负这次愉快的游玩呢?
柳絮在空中飞舞,让人感到一丝忧愁。所有的浮萍都被水流带走,无法再停留。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作品。全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词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词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将读者引入到一种宁静、美好的境界中。这种境界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词人在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上,还体现在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上。最后,词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使整首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