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 · 塞鸿秋 · 代人作

战西风遥天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
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
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是元代贯云石的一首散曲小令。此曲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失恋者深秋季节见雁而心生伤感,欲写信寄托相思之情却只能写下“相思”二字的情感经历。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与前代有着显著不同。文人常常需要应对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生活压力,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创作。《正宫·塞鸿秋·代人作》的创作很可能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1. 作者介绍
  • 贯云石: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以其精湛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思想内容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中既有豪放不羁的壮阔场景,也有细腻入微的抒情笔触。贯云石的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种面貌,包括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矛盾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等。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正宫·塞鸿秋·代人作》在描绘主人公的情感时,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秋天的西风和南归的大雁成为了感情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 语言风格:作为元曲作家,贯云石的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曲子既生动又深刻。同时,他的用词讲究音韵美和节奏感,使得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虽然《正宫·塞鸿秋·代人作》主要描写的是个人的情感经历,但它也间接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 艺术成就:作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方面。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不仅是元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领略到元曲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

注解

宾鸿:鸿,候鸟,每秋到南方来越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故称“宾鸿”。

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还唱后庭花。”

花笺:精致华美的信笺。徐陵《玉台新咏序》:“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

霜毫:白兔毛做的毛。

一扫无瑕疵:一挥而就,没有毛病。瑕疵:玉器上的斑点,这里指诗文中的小毛病。

病厌厌: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世说新语·品藻》:“曹蜍、李志虽现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