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 · 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吕·红绣鞋》是元代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属于元杂剧的体裁。这首散曲以其简洁明快的节奏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价值。下面从多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张养浩是元代的一位杰出散曲作家,他的散曲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其中《中吕·红绣鞋》就是代表作之一。
  2. 曲牌名解:红绣鞋是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其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这一特定的曲牌名称反映了作品的特定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3. 文学价值:《中吕·红绣鞋》作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价值上的贡献不可忽视。它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
  4. 思想内容:此曲通过描绘一幅送葬的场景,隐喻了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脆弱。通过对死亡主题的深刻探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使该曲成为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 艺术特色:张养浩在创作《中吕·红绣鞋》时,运用了典型的元曲表现手法。他善于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通过对比“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两句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送葬队伍中的紧张气氛和人们的焦虑心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文化价值:《中吕·红绣鞋》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地位,其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首散曲在语言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旧来时威风不见了”等句子,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言功底。

《中吕·红绣鞋》作为一首经典的元代散曲,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深入解读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丰富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注解

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听谯鼓,数更声,愁天明,怕分离。

夜如梭:比喻光阴飞快地过去。

闰:指延长(的愿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