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
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
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
溪岩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岩杂咏是元代诗人清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
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
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诗歌鉴赏:
- 景物描写: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之中。如“绿蒲眠蓐软”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绿蒲柔软的质地和在微风中的摇曳姿态;“白木枕头弯”则形象地表现了夜晚月光下白木枕头的影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整篇诗歌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如“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 诗歌创作背景:
- 清珙生活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也是文人墨客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珙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溪岩杂咏》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