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卜居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蒙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湖卜居》是元代诗人清珙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珙对人生、对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天湖卜居》的作者是元僧,字石屋,常熟人,俗姓温。他曾住在当湖之福源,退居后在霅溪西的天湖边吟讽自适。他的这种隐居生活,使他有机会深入体验自然之美,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歌创作中。
  • 创作时代:这首诗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不满。
  1. 作品原文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濛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2. 诗意解析

  • 开篇:”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这里描绘了作者登山远眺的开阔景象,心情豁然开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幻境描述:”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通过对仙境般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 现实对比:”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这里的天女形象,暗示了人间的美好与纯洁。
  • 哲理感慨:”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虽然知道这些美景都是虚幻的,但仍然被它们深深地吸引,无法自拔。
  • 情感流露:”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表现了作者留恋不舍的情感,夕阳西下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天湖卜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和一份深刻的人生启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