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蒙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注释】
霞峰:山峰如朝霞,故称。
太湖:即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万顷白潋滟:湖水宽广无边。
洞庭:指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东。
绾角:古代女子束发为髻,两把发髻相交,谓之“绾”。此处比喻山之形态。
碧纱帽:指云彩。
天女来献花:天上仙女下凡,献上鲜花。
双芙蓉:荷花。
幻妄:虚幻不实。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的样子。
便:就。
夕阳:傍晚的太阳。
转:移动或转变。
松:松树。
【赏析】
《天湖卜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借游天湖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向往仙境的思想感情。诗中用拟人的方法描写了天湖的美景,并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赞叹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开头三句写登高赏景。诗人登上霞峰之巅,放眼四望,只见晴空湛湛,湖光潋滟,太湖和洞庭湖如同两块碧玉镶嵌在天地之间。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写景,而是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太湖与洞庭湖写得宛如两块碧玉一般,既富有诗情画意,又显得色彩绚丽,令人心旷神怡。诗人以“太湖万顷”、“洞庭两点”等词语,描绘了湖面广阔,波平如镜的景象;而“万顷白潋滟”、“两点青蒙茸”,则分别描绘了湖水的颜色和湖中倒影的美丽景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使得湖面更加美丽动人。诗人以“初疑仙子绾角”、“又疑天女献花”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湖中云彩的形状和颜色,使人仿佛看到了仙境中的神奇景象。诗人以“玉盘捧出双芙蓉”一句,巧妙地将云彩比作玉盘,将荷叶比作莲花,使云彩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诗意。这两句诗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充满了浪漫气息。
中间四句进一步写景。诗人继续描绘天湖的美景,但此时已经由远及近,由宏观转向微观。诗人首先写到“碧纱帽”,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云彩的形状,它们像一顶碧色的纱帽一样飘浮在天空之中;然后写到“参差笼”,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云彩的姿态,它们像参差不齐的笼子一样将湖面紧紧包围住;接着写到“参差笼”,“参差笼”,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云彩的姿态,它们像参差不齐的笼子一样将湖面紧紧包围住;最后写到“碧纱帽”,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云彩的形状,它们像一顶碧色的纱帽一样飘浮在天空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云彩的描绘,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产生愉悦之情,但同时也感到有些许遗憾和惋惜。因为他知道这些美景都是虚幻不实的。因此,他决定暂时不离开天湖,而是要继续欣赏这片美丽的景色。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但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天湖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珍惜之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天湖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情感体验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仙境画面。诗人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