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诗

草暖蘋香月上迟,白鹇黄鹤往来时。
云山隔断一千里,日日相过人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鹇诗》是明代诗人章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和对白鹇的赞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内容
  • 草暖苹香月上迟,白鹇黄鹤往来时。
  • 云山隔断一千里,日日相过人不知。
  1. 作者背景
  • 章彬,明江西南昌人,字自新。兄为里豪诬陷论死。彬请以身代,减死戍辽东,后赦还,与兄欢聚。章彬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但他的诗歌创作却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1. 艺术特色
  • 《白鹇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章彬在诗中通过对白鹇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深入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艺术特色使得《白鹇诗》成为一首传世之作,被后世传颂不衰。
  1. 主题思想
  • 《白鹇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白鹇的优美形象,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同时,诗中的“日日相过人不知”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 社会影响
  • 《白鹇诗》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却是丰富而深邃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 这首诗在明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艺术的重要资料之一。
  1. 文化价值
  • 《白鹇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代表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

《白鹇诗》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