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四月十一夜避地船居沈华甫家下

今夜云间月,溪桥照野航。
因风微有晕,映水惨无光。
恨满逃亡屋,愁连战伐场。
思亲不得见,空望白云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未四月十一夜避地船居沈华甫家下》是元末明初诗人许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家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流离失所的无奈与悲哀。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许恕:字如心,号北郭生,元江阴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多见,但从他的诗歌创作来看,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恕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与山僧野子为伴,潜心于诗文创作,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1. 诗歌原文
    今夜云间月,溪桥照野航。
    因风微有晕,映水惨无光。
    恨满逃亡屋,愁连战伐场。
    思亲不得见,空望白云乡。

  2.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夜晚景象,月光下的溪流、桥上的影子、微风中水面的变化,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悟和深刻理解。同时,“恨满逃亡屋”和“愁连战伐场”等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以及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身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渴望。“思亲不得见”,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痛苦。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触动读者的心弦。
  • 艺术特色:许恕的诗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他善于运用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上的深度。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许恕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历史背景:元末明初是一个战火连绵、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选择隐逸或流亡,以逃避乱世带来的灾难。许恕的生活选择,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他的作品,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悲观色彩,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文化价值和影响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体现了人在逆境中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文学价值:许恕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他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技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丁未四月十一夜避地船居沈华甫家下》不仅是许恕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