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午日前陈北庄

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
海燕雏成飞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
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酉午日前陈北庄》是元代诗人许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许恕:字如心,号北郭生,江阴人,元代著名诗人。他性格沉静且博学多才,曾顺帝至正中被荐授澄江书院山长,但最终因不乐官场而放弃。许恕在乱世中遁迹海上,与山僧野子为伴,其工于诗歌的创作。
  1. 诗歌原文
  • 原文
    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
    海燕雏成飞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
    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 译文注释
  • “愁来心事与谁论”:忧愁之时,心事无人能诉说。
  • “尽室偷生寄此村”:全家老小,只能寄居在此村苟活。
  • “海燕雏成飞野屋”:海燕雏鸟已长大,飞入野屋之中。
  • “石榴花发照清樽”:石榴花开,映照着清澈的酒杯。
  •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时能在沧江边的鸥社相聚?
  • “何日龙舟白下门”:不知何日还能在白下门外的龙舟赛会上畅饮?
  • “高咏楚辞茅屋底”:高声诵读楚辞,怀念茅屋深处的屈原。
  • “汨罗谁吊独醒魂”:屈原投江自尽,后人是否还能悼念他的孤独与清醒?
  1. 作品赏析
  • 主题:《丁酉午日前陈北庄》以“愁”字为引开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偷生的鸟儿,寄居在乡村之中,借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苦闷。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之情,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困境的深深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志趣,展现了一个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1. 创作背景
  • 社会动荡:元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许恕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中,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十分动人。
  • 个人经历:许恕的生活经历也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至正中被荐为澄江书院山长后,因不乐仕途而选择隐退,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许恕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了的同时,也不乏精巧的构思和深邃的思考。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 文化传承:作为元代文人,许恕的诗歌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某些传统美德。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后世了解和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丁酉午日前陈北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精神,还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的美学魅力和历史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