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
海燕雏成飞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
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译文和赏析:
诗句详解
序号 | 诗句 | 注释 |
---|---|---|
1 | 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 | “愁来”指的是内心的忧愁和烦恼;“心事与谁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尽室偷生”形容全家人因生活所迫而过着隐居的生活。 |
2 | 海燕雏成飞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 “海燕雏成”描绘了燕子的幼鸟已经成长为成熟的燕子,“飞野屋”则形象地描述了燕子在野外筑巢的情景。“石榴花发”则描绘了石榴花开的景象。 |
3 |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 | “鸥社”指的是鸥鸟聚集的地方,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沧江畔”描绘了江河在秋天的景色;“龙舟白下门”则是指端午节时举行的龙舟比赛的场景。 |
4 | 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 “楚辞”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创作的诗歌;“茅屋底”指的是简陋的居所;“汨罗”是古代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独醒魂”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又清醒的灵魂。 |
翻译
愁来心事与谁论,尽室偷生寄此村。
海燕雏成飞野屋,石榴花发照清樽。
几时鸥社沧江畔,何日龙舟白下门。
高咏楚辞茅屋底,汨罗谁吊独醒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