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翛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立玉。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
轩中之人清且闲,心不在乎山水间。
左图右史移白日,四檐环佩声珊珊。
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
翠实常分丹凤雏,箨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静者徒,爱看黄岩烟雨图。
拟约嵩溪听萧瑟,醉来题遍青珊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如下:

题朱九龄翠筠轩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翛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注释:

  1. 有脚不踏东华尘:意为诗人没有踏上繁华的长安城。
  2. 有眼不看长安春:意为诗人没有看到长安的春天美景。
  3. 翛然天地至清气:意为诗人感受到了天地间清新的空气。
  4. 多在丛篁流水滨:意为诗人喜欢居住在竹林和溪水旁边。
  5. 轩名翠筠俯空谷:意为翠筠轩的名字意味着它位于空谷之中,俯瞰着山谷。
  6. 个个梢长如立玉:形容竹子的竹叶像玉石一样挺拔。
  7.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描述了秋天的明月和夏天的凉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8. 轩中之人清且闲,心不在乎山水间:表达了诗人在翠筠轩中的心境,他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
  9. 左图右史移白日:意为诗人把白天的时间都用来看图画和历史书籍来打发。
  10. 四檐环佩声珊珊:形容翠筠轩中回荡着清脆悦耳的铃声。
  11. 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意味着诗人认为君子的存在是无法替代的,他的风姿和气质与君子相似。
  12. 翠实常分丹凤雏:意为翠绿色的果实常常被凤凰鸟衔去。
  13. 箨冠曾奉青霞士:意为曾经戴着竹帽侍奉过青霞道士的老者。
  14. 北郭道人静者徒,爱看黄岩烟雨图:描述了一位居住在北郊的人静静地欣赏着黄岩山的烟雾和雨景。
  15. 拟约嵩溪听萧瑟,醉来题遍青珊瑚:表达了诗人想要邀请嵩溪的朋友一起聆听萧瑟的声音,并在喝醉后题写满篇的青珊瑚。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朱九龄翠筠轩的描述。诗人通过对翠筠轩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的”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君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风姿的自豪。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