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宅前萧寺桥,侵晨发船江雾消。
村鸡三唱屋角树,柔橹数声沙际潮。
此时飞上海底日,锦云满江光荡摇。
水声㶁㶁绕滩转,霜气烈烈随风飘。
人生各各有所役,岂水有渔山有樵。
干戈正集沙塞战,环佩已退天门朝。
嗟予久作江海客,往来自叹乡关遥。
石田茅屋傥可遂,白日醉眠吹短箫。
【注释】
萧寺:指寺庙,即“萧寺桥”。
侵晨:破晓。发船:扬帆启航。江雾消:江上雾气消散。
村鸡:乡村的报晓鸡。三唱:三声。屋角树:屋檐边的树。柔橹:轻柔的船桨声。数声:几声。沙际潮:沙洲上的潮水。此时:这时。飞上海底日:太阳从海上升起。锦云:绚丽多彩的云霞。光荡摇:光彩映照江面波光摇曳。㶁㶁:形容水流声。绕滩转:环绕在河滩上流淌。霜气:寒冷的天气。
人生各各有所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岂水有渔山有樵:难道只有捕鱼的人和打柴的人吗?
干戈:兵器、战争。正集沙塞战:正在集结在沙地要塞进行战斗。环佩: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装饰品。已退天门朝:已经退回皇宫朝拜。天门:皇宫的正门。
嗟予久作江海客:我长久做在江河湖泊间漂泊的客人。自叹乡关遥:自我感叹故乡离得太远。
石田茅屋:以石头砌成的田地和茅草覆盖的房屋。傥可遂:或许可以满足。石田茅屋傥可遂:或许可以在石田与茅屋中找到归宿。白日醉眠吹短箫:白天醉酒而眠,吹奏短箫。
【译文】
在张家宅前萧寺桥,清晨就启航江面上雾气散去。
乡村的鸡三声叫时屋角的树,轻柔的船桨声几声响起沙洲的潮水。
这时太阳从海上升起,彩云满江光耀波光粼粼。
水流的声音萦绕在河滩上流淌,凛冽的霜气随风飘荡。
人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使命,难道只有捕鱼的人和打柴的人才是人吗?
正当战争正在集结在沙地要塞进行战斗,皇帝的冠服已经退回到皇宫朝拜。
我长久在江河湖泊间漂泊作为客人,自我叹息故乡离得太远。
或许可以找到石田与茅屋这样的居处,白天醉酒而眠吹奏短箫。
【赏析】
《萧寺早行》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作者旅途中的一次早行。诗人描绘了早晨出发时的江边景色:拂晓,诗人乘舟出发,随着天色渐亮,江雾开始消散。他放眼望去,只见村鸡报晓,屋角树影婆娑;耳听只闻,轻橹击水,阵阵涛声。诗人用“此时”二字,将时间点明,突出了江边晨行的特有气氛。接着,他又用“锦云”、“光荡摇”等富有色彩的词语,描写了阳光下江水的美景。最后两句,诗人以“人生各各有所役”一句收束全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追求。
首联“萧寺早行”,点题之语,点明了这是一首写行者所见之景的诗作。颔联承上而来,描绘出一幅清晨江边的图景。首句中的“侵晨”二字,写出了时间之早。次句中的“发船”、“江雾消”二个词组,勾勒出一幅江雾消散的图景。三、四两句中分别写到“村鸡”、“屋角树”,“柔橹”、“沙际潮”等景物,又构成了一幅江边晨行图。颈联中,诗人由近及远,写了一轮红日升上天空,光芒万丈,照亮江面;同时,又通过“锦云”一词来形容江面的云彩,给人以瑰丽的色彩感。尾联则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人生各各有所役”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过一种隐逸的生活,同时又表现了他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