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花惟爱菊,幽栖曾傍沧浪曲。
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
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
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
秋花不愁不烂熳,粲粲金钱照茅屋。
只今避地东海头,飞梦夜度君山麓。
朝来下马过名园,秾花嫩蕊纷如簇。
或染猩红疑剪彩,或缀鹅翎同刻玉。
或似芙蓉映秋水,或如牡丹眩晴旭。
众中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
嗟予托君同隐逸,步绕夕阳看不足。
漫将乡泪落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
客边有轩名太古,颇似陶潜能避俗。
醉拈秃笔写云笺,秋色能分慰幽独。

【诗句翻译】

我喜爱菊花,一生只爱菊花。我曾住在沧浪曲旁的幽居之地。

春天剩余的三百株菊花苗,参差不齐的映衬着江蓠绿。

我清除小径上的蔓草,一年里最怕风雨侵袭。

常常灌溉清流,多次扶持丛竹。

秋天的菊花不怕烂熳,灿烂的金钱般地照耀在茅屋之上。

如今我躲避到东海边,夜夜飞梦渡过君山之麓。

早上下马经过名园,繁花嫩蕊纷纷簇拥。

有的染了猩红似剪彩,有的缀了鹅翎同刻玉。

有的像芙蓉映秋水,有的如牡丹眩晴旭。

众中有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

唉,我们托身于隐逸之中,绕着夕阳欣赏不够。

我常将乡泪洒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

客居有轩名叫太古,颇似陶潜能避俗。

醉时拈起秃笔写云笺,秋色能慰幽独。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期间所作。诗人以菊喻人,借菊言志,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贞不渝的人生追求。

首联“平生爱花惟爱菊,幽栖曾傍沧浪曲。”表明了作者对菊花的独特喜好,以及自己隐居生活的背景。这里的“沧浪曲”指的是沧浪亭,位于苏州城东北的沧浪山上,是一座著名的园林。诗人选择在这里隐居,可能是因为沧浪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氛围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

颔联“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描绘了春天时,诗人亲手种植的三百株菊花在江蓠绿的映衬下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江蓠”,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可入药,古人常用它来比喻美好的环境或景物。诗人通过描写这些生机勃勃的菊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颈联“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继续描述了诗人与花草相伴的生活。他不仅清理小径上的蔓草,还特别害怕风雨的侵袭。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精心呵护,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尾联“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细心照料。他经常从清流中汲取水源,以便为菊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他还多次扶持丛竹,防止它们被风吹倒或被虫蛀。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关心,也展示了他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整首诗以菊花为线索,贯穿始终的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菊花的观察和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