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道中

篁竹潇潇野水滨,光风过眼与时新。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
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闲身。
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板桥道中》是元代诗人麻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歌的内容:

  1. 作者介绍:《板桥道中》的作者是麻革,他的生平信息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并不常见,因此了解其背景可能较为困难。然而,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麻革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古文家和学者,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如尹洙有着密切的交往。这样的背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价值。
  2. 作品原文:诗的原文如下:“篁竹潇潇野水滨,光风过眼与时新。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閒身。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这首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竹林风景画,随后两句通过“含冻”、“带春”来表达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体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即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份宁静和自在。
  3. 整体翻译:这首诗的整体翻译可以概括为:竹林中传来阵阵清风吹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闪烁着光芒,一切都显得如此清新和生机勃勃。山崖上还残留着冬天的雪,而远处的树木已经开始泛出春天的气息。虽然世事纷扰,但诗人并不应该因此而感到悲伤,因为岁月总会带来新的机遇。现在正值春天,是品尝鲜嫩蕨菜和笋子的好时节,不要像山里的隐士一样去打扰他们的生活,只享受眼前的美好。
  4. 词句注释:在这首诗中,“篁竹潇潇”指的是竹林里竹子的声音,“光风过眼”形容阳光透过树叶的景象,“阴崖积雪犹含冻”中的“阴崖”指山崖,“含冻”表示仍带有冬天的寒冷,“远树浮烟已带春”中的“浮烟”是指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象;“世故未应悲古道”,这里的“世故”指的是世间的烦恼与纷争,“古道”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道路或传统的观念,“岁华聊得伴閒身”中的“岁华”指的是时间的流逝,“閒身”表示闲暇的时间;“蕨芽笋稚行当好”中的“蕨芽”和“笋稚”分别指蕨菜的嫩芽和刚出土的竹笋,“莫拟山中问主人”中的“莫拟”意思是不要试图去做某事,“山中”指山林之中,“问主人”表示不要打扰山林中隐逸的生活。
  5. 白话译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6.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旅行过程中偶遇的一片竹林。这种偶然的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对自然之美感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7.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的解读,不同的评论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评论家可能会强调诗中的自然美和田园诗意,认为这首诗是对宁静乡村生活的赞美;而另一些评论家可能会更关注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认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些不同的解读都显示了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多维性和深度。

《板桥道中》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体现。这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