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竹潇潇野水滨,光风过眼与时新。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
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闲身。
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
【注释】
篁竹:指竹林。
潇潇:风吹竹林的声音。
光风:指阳光。
阴崖积雪犹含冻:山崖上积雪还未融化。
远树浮烟已带春:远处的树木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带上了春天。
世故: 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岁华: 一年的时光。
蕨芽笋稚行当好:野菜嫩芽和笋子都长出来了,可以采来吃了。
莫拟山中问主人:不要去山里问主人有没有笋和蕨菜,因为主人已经采摘走了。
【译文】
竹林在山间道旁随风摇曳,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清新如初。
山崖上积雪还未融化,远方的树木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带上了春天的气息。
世道人情冷暖变化不定,岁月流转,一年又一年过去。
野菜嫩芽和笋子都长出来了,可以采来吃了。
不要到山里问主人有没有笋和蕨菜,因为主人已经采摘走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间景色的山水田园诗。全诗写景细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二句写竹林,点明了季节;三、四句写山色,点明时间;五、六句写人物,抒发感慨;末二句点出主旨。
“篁竹潇潇”两句,写山中之景。前一句“篁竹”,即指竹子,是山居生活的必备物产;第二句“潇潇”,形容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此二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者用简练而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中图画,表现了一种闲适的心情。后二句写山色,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者运用对偶的手法,将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而又优美。
第三联“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山中景象。这里的“阴崖”、“积雪”、“远树”、“浮烟”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山间的苍茫与静谧。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四句“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闲身。”,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他认为人生短暂如同岁月流逝,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过于忧伤过去的岁月。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去享受和珍惜,不应该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过于沉溺于过去的回忆之中。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