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连天楼

崔嵬古庙压危沙,缥缈飞楼入断霞。
南极千峰迷楚越,西江众水混渝巴。
鲛人夜出风低草,龙女春还雨湿花。
北倚阑干望京国,故人何处认星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连天楼》是元代诗人傅若金的一首著名诗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深入探讨《洞庭连天楼》:

  1. 作者简介:《洞庭连天楼》的作者傅若金,是元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傅若金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已受到广泛赞誉。

  2. 诗歌内容分析

  • 开篇景象描写:诗的首两句“崔嵬古庙压危沙,缥缈飞楼入断霞”通过高耸的庙宇与飘渺的飞楼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 地理环境描绘:诗中提及了“南至”、“西江”,这些地理位置的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广阔的自然景观图景。诗中的“南极千峰迷楚越,西江众水混渝巴”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地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河的眷恋。
  • 情感寄托:诗的最后一句“北倚阑干望京国,故人何处认星槎”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挂念与期盼,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诸多意象,如“风低草”、“雨湿花”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周边的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之美:在诗歌结构上,《洞庭连天楼》采用了传统的押韵形式,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更加和谐悦耳。这种形式的运用不仅符合传统文学审美,也使诗歌更易于朗读和记忆。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洞庭连天楼》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保存了当时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也为研究元代诗词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文本资源。
  • 情感价值:通过对洞庭湖及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触动了后世读者的心弦。

《洞庭连天楼》是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杰作,它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描述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而且其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