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太守对雪见怀

江雪寒连驿树遥,鹤裘清坐听萧萧。
中天月避光芒出,南国云含瘴疠消。
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
使君辛苦迎骢马,也念幽居客阒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余太守对雪见怀》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在雪中与余太守相见的情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高雅的交流氛围。以下将详细探讨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背景: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诗中的“江雪寒连驿树遥”展现了一幅冷清而美丽的冬日景象,江面上的雪显得连绵不绝,远处的驿树也显得遥远且寒冷。
  • 人物情感:诗中提到“鹤裘清坐听萧萧”,描述了余太守身着鹤毛般洁白的衣物,静心聆听窗外飘落的雪花声,体现了他高洁的气质和内心的宁静。
  • 时空背景:诗歌通过对比“中天月避光芒出”与“南国云含瘴疠消”,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变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同时可能暗喻了政治环境的变迁和内心的情感变化。
  • 文化寓意:最后一句“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则富含深意,可能是回忆过去的经历或对未来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形象刻画: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面,如“江雪寒连驿树遥”、“鹤裘清坐听萧萧”,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而又美丽的雪景中。
  • 象征手法: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如“因忆玉田春种石”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影响。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政治环境的复杂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 语言风格:傅若金的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历史背景
  • 傅若金生活在元末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感慨。这首诗的背景可能是在某种政治或社交场合下创作,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傅若金的《和余太守对雪见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展现和哲学上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