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
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
丰草为不生,白日何氤氲。
焉知非陵墓,下有长逝人。
棺椁化为土,衣冠腐为尘。
既往不可见,来者不可闻。
百岁何足恃,为生良自勤。
中山北道傍丘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山北道傍丘阜》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平野上长云、高阜和丰草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品原文:
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
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
丰草为不生,白日何氤氲。
焉知非陵墓,下有长逝人。
棺椁化为土,衣冠腐为尘。
既往不可见,来者不可闻。
百岁何足恃,为生良自勤。作者简介:
傅若金(1304-1343),字汝砺,后改与砺,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他的生平经历了贫苦到富有再到最终英年早逝的转变。年少时家境贫寒,以织布谋生。后来发愤读书,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文学成就得到了虞集和揭係斯等人的高度评价。傅若金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作品赏析:
《中山北道傍丘阜》中,“自出城北门,平野亘长云”描写了诗人出城后所见的广阔平原和连绵不断的长云,表现了景色的辽阔与壮丽。而“道傍多高阜,累累若丘坟”则通过比喻,将道路两旁的高阜比作坟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婉之感。此外,诗中“白日何氤氲”一句,以白日的明亮反衬出夜晚的寂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感人。
傅若金的《中山北道傍丘阜》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卷,它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无常和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