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揭翰林二首

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
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
驱车望江介,道路焉可述。
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
稷黍宁复遗,草木但蒙密。
虎豹无时号,蛇龙多夜出。
对此不能言,怀人易成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其一(节选):“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这几句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庭院中的树木感受到凉风的拂动,但周围显得寂静而荒凉。蝉儿停止了鸣叫,其他鸟儿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其二:“远行去乡邑,单栖无匹俦。黄鹄鸣中天,夙昔乖所求。” 这里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漂泊,孤独一人的情景。而黄鹄在高空中鸣叫,象征着诗人对过去追求的背离和现在的失落。
  1. 主题思想
  • 自然描写:诗歌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状态。秋风、落叶等元素都增添了诗句的悲凉气氛。
  • 怀友之情:诗人借助对揭翰林的描述与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对比,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 人生感悟: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对友情的重视,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手法:诗中的“黄鹄”不仅是大自然的象征,也暗喻了诗人对理想和过去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人的思念还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略到元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