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
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
驱车望江介,道路焉可述。
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
稷黍宁复遗,草木但蒙密。
虎豹无时号,蛇龙多夜出。
对此不能言,怀人易成疾。
【注释】
①揭:指唐代名相宋之问,字延清。
②玄蝉寂不鸣:玄,深黑色;蝉,一种知了。深秋,蝉已不再鸣叫。
③家室:家庭,这里指家园。
④驱车:驾车。江介:泛指江河之间的地区。
⑤荡潏:水流冲激不平貌。
⑥稷黍:即稷谷,指庄稼作物,这里比喻农人。
⑦草木:泛指草木。
⑧易:轻易。易疾:容易生病。
【赏析】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抒情诗,是诗人晚年流寓江外时写的。诗人在这首诗里,以秋风秋雨作背景,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痛苦心情。全诗风格苍凉沉郁,情调悲壮沉痛,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和感染力。
首联“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秋风萧瑟,使人感到寒气逼人,天地间一片凄凉冷落的气氛。“萧瑟”二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秋风的声势,而且写出了秋风给人的感受。
颔联“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天到了,树上的蝉都停止了鸣叫,鸟儿也都不歌唱。这是因为秋风吹来了寒冷的气息,所以它们都飞走了。这两句诗写景细腻,富有情味,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
颈联“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意思是说,天气一天天变冷了,谁还能不思念自己的家呢?“寒气日以至”四字写得很有气势。“日以至”是指太阳一天天的升高。这里诗人用“至”字来形容寒气越来越浓,说明天气越来越冷了。这两句诗既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过了几联,诗人又回到自己的处境上,抒发自己不能为国效力的苦闷。尾联“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意思是说,河水都变得混浊不清了,田野里的庄稼也被冲刷得一塌糊涂了。这里诗人用“河济无安流”比喻国家的动乱不安,用“原野皆荡潏”比喻人民遭受战乱的灾难。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挣扎后的痛苦。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担忧。这种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思想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