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去,千山复万山。
上山日出愁起晚,下山日入苦行难。
手中鸲鹆牛伴侣,养来多日能人语。
纵牛不牵绳自垂,听他行食母苦之。
欲归尚忧牛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
但愿年年牛尽肥,主翁足食身足衣。
农家养牛国所赖,恶少城中杀牛卖。
【解析】
此诗首句“牧牛去”,说明作者要离开养牛的场所,但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离开的原因和心情,而是通过写牛,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同情。第二句写上山时日出晚,下山时日入迟,表现牛在劳作过程中所受的艰辛。第三句写牛被养成人语,表现出农家养牛不易,牛是农家的财富。第四、五句写牛不牵绳自垂,听其行食母苦之,表现牛有自主行为的能力。第六句写欲归牛仍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表现牛的贪食本性。最后两句以牛喻人,希望年年牛尽肥,主翁足食身足衣。全诗通过描写牧牛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同情以及希望农民丰衣足食的美好心愿。
【答案】
译文:牧童牵着牛去放牧,千山万岭连绵不断。上山时天刚刚亮,下山路已黑,牛儿行走艰难。它与主人相伴多年,如今能与人说话了。牧童纵使放开绳索让牛自由行走,任凭它在山间吃草。牧童担心牛儿饿坏了,于是走到近前的小溪边寻找水草给牛喂食;又担心牛儿渴坏了,于是到溪边打水给牛解渴。牧童心中担忧牛儿会饿死,于是回到牛身旁。他忧心忡忡地想:但愿今年能够让牛儿长得肥壮,主人也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了。农家养牛是为了国家的富强,那些无良之徒却只懂得杀牛卖肉,真是可恶极了!赏析:这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小令,写的是牧童放牧时与耕牛相伴的情景,表现了牧童对农民辛勤劳作生活的同情以及美好愿望。全诗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离牧牛处去的原因和心情,而是通过描写牛儿与牧童相伴的生活,表达出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农家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