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区,猺贼杂处。
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
官军收捕费供给,主将逡巡竟何待。
居民近山昼夜愁,山下行人皆白头。
况闻良家半为贼,官府贪横仍诛求。
安得大聚边头兵甲铸田器,尽锄高山作平地。
高山平,猺贼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桂林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八十里山行:这一句描绘了作者所行之路的长度,即从桂林到山中。
桂林之区,猺贼杂处。:桂林地区,盗贼与原住民混杂居住。
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南方有一座长达八十里的高山,连绵不绝,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和障碍。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盗贼们依靠这座高山建立了巢穴,进行抢劫,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规模还在扩大。
官军收捕费供给,主将逡巡竟何待。:官府的军队在收取保护费的同时,却缺乏有效的行动,导致盗贼猖獗。
居民近山昼夜愁,山下行人皆白头。:居住在附近的民众因为山中的盗贼而日夜忧虑,山下的行人也因为频繁的骚扰而白发。
况闻良家半为贼,官府贪横仍诛求。:听说许多平民家庭已经被盗贼侵吞,而官府却贪婪横行,不断对他们进行压迫和剥削。
安得大聚边头兵甲铸田器,尽锄高山作平地。:如何能够集结边疆的兵力,装备盔甲,铸造农具等,将高山铲平,使之变为农田?
高山平,猺贼毙。:当高山被铲平后,盗贼就会灭亡。
译文:
在桂林的周边,盗贼与当地人混合生活。南方有一座长达八十里的高山,它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人们的通行。这些盗贼利用这座高山作为他们的巢穴,进行抢劫活动,时间一长他们的行为就变得更加猖獗。官府的军队虽然在收取保护费,但却缺乏有效的行动,导致盗贼依然肆虐。周围的居民因为害怕盗贼而日夜忧虑,而那些被迫离开家园的人则因为他们的贫困和饥饿而满头白发。更令人愤慨的是,许多平民家庭已经被盗贼侵吞,而这些地方的官府却贪婪横行,不断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如果我们能集结边疆的兵力,装备盔甲,铸造农具等,把山上的岩石铲平,那就能铲除强盗,恢复和平。当高山被铲平时,那些强盗就会灭绝。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针对当时广西地区的社会状况而作的。诗中通过描绘桂林山区的景象和当地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他对当地混乱状况的不满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时期一些地区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盗贼横行、官府腐败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