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叔恭

负笈担簦计已灰,归来萧寺掩莓苔。
呼猿别涧曾抛果,放鹤他山得看梅。
樵径雪晴芒屩出,江桥风熟布帆开。
反思身外无穷事,不直窗间水一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叔恭》是元朝著名诗人善住的作品。这首诗作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沉感悟和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心灵自由的向往。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意义:

  1. 作品原文
  • 诗的原文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与哲理思考,如“负笈担簦计已灰,归来萧寺掩莓苔”。这句描绘了诗人曾经远游求学,如今归来却身处萧瑟寺院,岁月蹉跎,感慨万千。
  • “呼猿别涧曾抛果,放鹤他山得看梅”,则展示了诗人在山林间的一段自由而惬意的时光,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世俗羁绊的超脱。
  • “樵径雪晴芒屩出,江桥风熟布帆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 最后一句“反思身外无穷事,不直窗间水一杯”,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诸多纷扰的超然看法,认为不如静心品味生活的点滴,享受内心的宁静。
  1. 作者简介
  • 善住,字无住,号云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曾往来于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等文人雅士相唱和,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 善住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其作品也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1. 文化价值
  • 此诗不仅是善住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生活哲学和禅宗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反映,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境界。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元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启迪着人们对于生活真谛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赠叔恭》的创作背景深植于元代社会和文化的大环境之中。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的时期,同时也是佛教兴盛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善住通过诗歌表达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 同时,元代文人普遍崇尚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善住的诗歌创作正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其作品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赠叔恭》不仅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诗人心境的诗歌,更是元代文化与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元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