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碍长养,冷气移当暑。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
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
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
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
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
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
西风碍长养
介绍
《西风碍长养》是元代诗人揭祐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下面是关于《西风碍长养》的介绍:
诗人简介:揭祐民,元广昌人,号盱里子、希韦子。他性格伉直,有能声,好游历北方。他在泰定帝时曾任邵武经历,以能诗著称。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了诗歌、散文等,其中尤以《盱里子集》为代表作品。
诗作内容:《西风碍长养》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描述了河北地区的饥荒未得到救济,燕中的久旱无雨,以及山东地区流民问题严重。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
社会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乱频发,经济凋敝。揭祐民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担忧。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中存在的粮食短缺、自然灾害、人口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文学价值:《西风碍长养》作为一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风吹过的凄凉景象,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和希望。这种艺术上的成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后世影响:《西风碍长养》在元代就已为人所知,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许多学者和文人在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时,都会引用这首诗来展示元代文学的特色和时代精神。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元代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西风碍长养》不仅是一首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诗歌,还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