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碍长养,冷气移当暑。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
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
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
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
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
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
【注释】:
西风碍长养:西风妨碍了谷物的生长。
冷气移当暑:寒气移到了盛夏时节。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指河北饥荒未得到救济,而燕中又长期没有下雨。
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听说山东一带也有流民滞留不归的原因。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百姓常常生病,上天的意旨怎么会改变呢?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仍然听到有人从南方购买人丁的消息。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饥荒关系到上天,怎能让商人为了利益而贿赂呢?
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南方的人大多挥霍浪费,粮食容易变成珠宝。
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这个道理怎么可以总是不变的呢?它随着朝政的更迭而变化不定。
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去年在江苏、浙江一带看到的景象令人担忧。
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希望四季平安,秋天的时候稻谷成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任泗州知州的途中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自己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南地区因旱灾而导致的饥荒现象,反映了灾区人民的困苦生活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商贾贩卖人口以获利的不法行为,表达了对商人的不满和谴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灾害、饥荒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