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未动机心忙,幼时学刺双鸳鸯。
渐摹小景作芦雁,稍引初智成麇獐。
几回停线望长晷,年深勾拨入教坊。
宫罗裁就绣御用,伴伍推让尊前行。
一丝欲理三涤手,龙凤密凑云分光。
臂垂枯木挂猿狖,眼注寒水明鹙鸧。
喑喑蜩蝉壳未脱,栉栉蚕腹丝为僵。
晴天日杲等馀事,清夜膏继争毫芒。
鸣机裂下䙀忽解,掴掴一弗声闻廊。
千秋万岁奉圣王,若比倚市真谁强。
绣妇行
回文未动机心忙,幼时学刺双鸳鸯。
渐摹小景作芦雁,稍引初智成麇獐。
几回停线望长晷,年深勾拨入教坊。
宫罗裁就绣御用,伴伍推让尊前行。
一丝欲理三涤手,龙凤密凑云分光。
臂垂枯木挂猿狖,眼注寒水明鹙鸧。
喑喑蜩蝉壳未脱,栉栉蚕腹丝为僵。
晴天日杲等馀事,清夜膏继争毫芒。
鸣机裂下䙀忽解,掴掴一弗声闻廊。
千秋万岁奉圣王,若比倚市真谁强。
注释:
- 回文:指文字可以倒读的诗,即“回环往复”的意思。
- 未动:指诗还没有写完。
- 幼时:小时候,年轻时。
- 学刺:学习刺绣技巧。
- 小景:指小画。
- 芦雁:指芦苇上的雁鸟。
- 麇獐:指獐鹿。
- 长晷:长时间照射下来的日光。
- 教坊:宫廷音乐机构。
- 宫罗:指宫中的丝绸。
- 伍:指同伴或伙伴。
- 龙凤:指龙形和凤凰形状。
- 云分光:指云朵分散了光芒。
- 臂垂:形容手臂下垂。
- 枯木:形容手臂干瘦如树皮。
- 猿狖:猿猴和狖,都是动物名。
- 睛:眼睛。
- 鹙鸧:一种鸟。
- 蜩蝉:蝉。
- 栉栉: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
- 霜:比喻白发。
- 膏继:指蜡烛燃烧后的油滴。
- 鸣机:古代的一种纺织机械,用来发出声音。
- 䙀:指织布机上的一种梭子。
- 拂:用手指轻轻弹击。
赏析:
《绣妇行》是一首描写绣女生活的古诗,描绘了绣女在制作刺绣品时的繁忙景象,以及她对生活、爱情的态度。诗中通过对绣妇的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绣妇们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回文”、“芦雁”、“麋獐”、“猿狖”、“鹙鸧”、“蜩蝉”等,都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回文未动机心忙”,以“回文”为喻,暗示了诗的主题。绣妇的心思被各种琐事填满,使得她的心变得忙碌而无法平静下来。接着,诗人描述了绣妇们的生活状态:“幼时学刺双鸳鸯。”这句话描绘了她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刺绣,以及刺绣技艺的精湛。
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绣妇们的日常生活:“渐摹小景作芦雁,稍引初智成麇獐。”这句话表达了绣妇们在生活中逐渐领悟到的道理,她们在刺绣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暗示了她们的生活状态虽然平凡却充满智慧。
诗中还描绘了绣妇们的性格特点:“几回停线望长晷,年深勾拨入教坊。”这句话表现了绣妇们在等待时间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而当时间流逝,她们终于完成了一件作品时,心中又会涌现出无比的喜悦和满足感。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变化和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诗中还有一些形象生动的意象:“宫罗裁就绣御用,伴伍推让尊前行。”这句话描绘了绣妇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智慧和能力,她们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能够帮助他人,展现出高尚的品质。
诗人总结道:“一声欲理三涤手,龙凤密凑云分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绣妇们工作成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在工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