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谣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柳青谣》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杨柳岸边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黄河与河水:描述了黄河两岸的景象,黄河河水黄澄澄,两岸长满了苇篱。
  • 人物活动:河东(黄河以东)的女性出嫁到河西(黄河以西),而河西的男子则在河东燃烛以示欢迎。
  • 日常生活:描述了人们日复一日、朝朝暮暮在河边相迎相送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家乡的思念。
  • 社会现状:反映了连年水旱无蚕,百姓生活困苦,只能依靠卖苇和贩鱼为生。
  • 老人的生活:描述了河边的老人长年累月地回首望着儿子北去南走的背影,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
  • 生活变迁:诗中提到,昨日还在临清卖苇,今日则可能在桃花口贩卖鱼虾。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歌通过黄河河水、河岸芦苇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 人物情感的表达:通过描述河东女嫁河西郎,以及人们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诗歌背景
  • 元代社会背景:元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诗歌中可能包含了对元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反映,如农民的艰辛生活,以及元代特有的社会风貌等。
  1. 作者介绍
  • 揭傒斯生平:揭傒斯(约1304年—1370年),字曼硕,号素庵,江西南昌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经济困难,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揭傒斯的《杨柳青谣》可能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杨柳青谣》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的优秀诗歌,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