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寿中斋三月廿七日

春光明媚日,万红紫,斗芳菲。算几许韶华,脂消粉褪,蝶懒蜂稀。谁知半山解道,道绿阴、幽草胜花时。天与诞生元老,寿诞长占佳期。
功名富贵转头非。滋味总曾知。且銮坡凤掖,文章议论,玉佩琼琚。痴儿那知许事,须安排、名字作公师。岂识辽东归鹤,只今寿国元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寿中斋三月廿七日》是元代诗人程钜夫创作的诗词,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功名和时间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字文海,号雪楼,南城县人。他除了主修两部《成宗实录》《武宗实录》,还著有《雪楼集》等作品。
  1. 诗歌原文
    春光明媚日,万红紫,斗芳菲。
    算几许韶华,脂消粉褪,蝶懒蜂稀。
    谁知半山解道,道绿阴、幽草胜花时。
    天与诞生元老,寿诞长占佳期。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木兰花慢·寿中斋三月廿七日》通过对春季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人生哲理:诗中“算几许韶华,脂消粉褪,蝶懒蜂稀”表达了时光飞逝、青春易逝的主题。而“谁知半山解道,道绿阴、幽草胜花时”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 主题表达:“天与诞生元老,寿诞长占佳期”强调了长寿和幸福是上天的恩赐。而“痴儿那知许事,须安排、名字作公师”则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努力成为有用的人。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如“绿阴”、“幽草”等,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生命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文人的豪迈情怀,又有隐逸之士的超然境界。
  1. 社会影响
  • 历史地位:《木兰花慢·寿中斋三月廿七日》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 文化传承:作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这首诗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元代文化的窗口。
  1. 后世评价
  • 赞赏: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涵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 研究意义:对这首诗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木兰花慢·寿中斋三月廿七日》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生活哲学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