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寄赠西野赴台都事

别离况味,叹自古难禁,最关情处。暮帘卷雨。念征衣乍拂,故人良苦。见说麻姑,也怕方平节斧。正凝伫。又报道待回,天上官府。
谁与传尺素。想玉简频催,彩云难驻。中台独步。便金门迤逦,近连沙路。野鹤江楼,为嘱仙翁记取。耿无语。倚山亭、黯然平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扫花游》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写景抒情,下阕抒发离别之情,全词语言清丽,音节和谐,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这首词以“扫花”起句,既点明了时间——春末,又点明了地点——西湖。此情此景,使作者不禁想起了西野赴台都事。“扫花”二字,既是实景,又是虚境。从词的字面看,“扫花”就是扫除花瓣,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春天里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但从另一层意义上理解,“扫花”也象征着作者的离愁别绪。因为春天的花凋谢了,而与西野赴台的友人却无法相会,所以词人也只好将满腔的离情寄于“扫花”。这种离愁别绪是很自然的,也是最真切的。因此,在词的开头两句中,作者就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为下面的抒情蓄势。

“西野”指的是西郊之地,即今杭州西面的灵隐山一带。“赴台”,则是指作者因故被贬至台州(今属浙江)去任职。“都事”,是古代官府中的办事小吏,在这里代指作者在台州的官职。

接下来的三句是词的下阕。词人说“西野路”,也就是他当时所居住的地方,是一条小路。词人在这里描绘了一条通向台州的小路。“过尽”,即走过、经过的意思。“回首”,回头看的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词人在这条通往台州的途中,回头四望,看到一片片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意象——“落叶”,把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表现了词人的感慨和哀愁。

词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离情别绪:“知是几番风雨?”这是在问:是什么几回几番的风雨?这里的“几番”是一个反诘句,意思是说:你究竟经历了多少次风雨?这里的“几番”可以理解为“几次”、“多少次”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西野赴台都事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苦。

最后一句是“只留青冢草”,这是在说:我只留下你的坟前的青草。这里的“青冢”,是指坟墓前生长的青草。这句词的意思是说:我离开你以后,只有你在坟前的青草还能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通过抒情来表达感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悲的词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