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柱

罗浮山下策枯藜,琪树琼林属品题。
两腋天风何处去,锦岩西更碧云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柱》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陈师道(1053-1102),字子安,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史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质朴,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及个人命运的感慨。陈师道一生坎坷,曾遭受政治打击,但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 诗歌原文
    桃李摧残风雨春,天孙河鼓隔天津。
    主恩不与妍华尽,何限人间失意人。

  3. 诗歌赏析:《题柱》作为陈师道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首句中“桃李摧残风雨春”描绘了春天里桃花李花虽然美丽却因风雨而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在逆境中的无奈和哀愁。次句“天孙河鼓隔天津”,天孙即织女星,河鼓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星,这里用以象征天上的神灵与尘世的隔阂。末句“主恩不与妍华尽,何限人间失意人”,则揭示了尽管有天宫的恩赐,但终究无法覆盖或弥补人间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失意者的同情和悲悯。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天宫与人间的恩宠与不幸,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关怀和人文情怀。

  4.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陈师道的《题柱》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其诗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情趣,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思想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题柱》所蕴含的忠诚、尊重、祝福等价值观一直被后人传颂。其主题和意境在许多后续作品中被引用和借鉴,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题柱》不仅体现了陈师道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也折射出宋代社会的现实面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及其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