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闻钟岭,乱山啼杜鹃。
因思乱离日,复见太平年。
步月栖岩穴,凌霜度岭巅。
古松曾识我,深省复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雨闻钟岭,乱山啼杜鹃。
因思乱离日,复见太平年。
步月栖岩穴,凌霜度岭巅。
古松曾识我,深省复潸然。
《闻钟岭》是元末明初诗人舒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舒頔,字道原、号贞素,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徽州绩溪,幼年时期就已经显示出其志操和好义的性格特点。在顺帝至元中,他曾被任命为池阳教谕。后来,他又被调往京口丹徒担任校官,并最终升任台州路学正。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当时的统治者赏识,因此他在入明后仍然选择隐居生活,最终以训课子孙为终。
诗歌原文:春雨闻钟岭,乱山啼杜鹃。因思乱离日,复见太平年。步月栖岩穴,凌霜度岭巅。古松曾识我,深省复潸然。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描绘春天的雨声、乱山中的杜鹃声以及自己行走在岭上的情景,舒頔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度过的时光以及对和平时代的怀念。同时,通过对古松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闻钟岭》不仅体现了舒頔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他在面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