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鸭曲

铜池织风翠波跃,睡足暖烟饥不唼。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间绝。
生朱剥花红锦翅,枯咽半湿蔷薇水。宝灯夜悬琉璃光,恍若澹在沧浪里。
当筵慢舞得娇娆,指痕腻染罗纹细。就中恐有绝缨人,误识韩郎衣上气。
古闻舄化之言岂虚语,愿学飞仙作双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鸭曲是丁复的一首著名诗歌,创作于元代。丁复(约1312年前后在世),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他早年有诗名,被元仁宗延祐(1314)初北游京师,但未获正式任命,便决定离开。丁复的这首诗以其精致而神秘的画面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雅致的画面。

宝鸭曲的原文如下:

铜池织风翠波跃,睡足暖烟饥不唼。
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閒绝。
生咮剥花红锦翅,枯咽半湿蔷薇水。
宝灯夜悬琉璃光,恍若澹在沧浪里。
方筵慢舞得娇饶,指痕腻染罗纹细。
就中恐有绝缨人,误识韩郎衣上气。
古闻舄化之言岂虚语,愿学飞仙作双去。

诗中描绘了鸭子在水中欢快跃动的情景,诗人以铜池为背景,织出风的翠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鸭子的悠闲生活。同时,通过对鸭子啄食花朵和饮水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在夜晚,悬挂的宝灯如同琉璃般璀璨,与鸭子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宴席上的舞蹈更是将欢乐氛围推向高潮,与鸭子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中也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愿学飞仙作双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理想,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宝鸭曲》作为丁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致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自由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生活画卷,让人们在欣赏其美丽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