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西画卷

十载相逢正忆君,忽从纸上见寒云。
空江漠漠渔歌度,一片疏林带夕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云西画卷是诗人黄公望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关于曹云西画卷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公望,元常熟人,本姓陆,字子久,号一峰、大痴、井西老人。他师从董源、巨然,自成一派画风,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为元末画苑四大家。他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更是声名远播,展现了他对山水画艺术的深厚造诣。
  1. 创作背景
  • 《曹云西画卷》的创作背景与黄公望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体现了他在特定时期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诗中“十载相逢正忆君”可能反映了诗人与曹云西之间长时间未见的情感纠葛,而“忽从纸上见寒云”则表达了在某种情感或境遇下偶遇旧友,引发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曹云西画卷》原文如下:
十载相逢正忆君,忽从纸上见寒云。  
空江漠漠渔歌度,一片疏林带夕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晚秋江景。首句“十载相逢正忆君”透露出一种长久未见朋友的怀旧情绪;第二句“忽从纸上见寒云”则通过书画这一媒介,将读者的视角引向远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艺术效果;第三句“空江漠漠渔歌度”,生动地刻画了江边的宁静景象,以及渔民劳作的声音;最后,“一片疏林带夕曛”则以夕阳余晖中的树林为背景,衬托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曹云西画卷不仅展示了黄公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笔墨技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