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
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
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
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
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
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
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
《题天童叠秀轩》是一首元代诗歌,由诗人黄溍创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黄溍(1288年—1357年),字晋卿,号金华山人,婺州义乌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学为文时速能成文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在官场上虽曾登进士及第,但因不仕进而未受重用,最终担任宁海丞。
诗歌原文:
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
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
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
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
诗歌赏析:《题天童叠秀轩》是黄溍在游览天童山时所写,诗中通过对名山巨刹、楼阁、禅窟、翠屏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天童山的壮丽景色和幽深禅意。同时,诗中的“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山中寂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最后一句“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慨。
《题天童叠秀轩》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元代诗歌,它不仅是黄溍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与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了解到黄溍的文学创作特点,也能深入感受到元代社会的历史风貌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