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
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
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
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
【注释】
1.天童:地名,在浙江。叠秀轩:山间楼阁名。宋苏轼有《叠石记》。
2.标巨刹:指天童寺的宏伟壮观。3.青冥:高远的天空。4.禅窟:佛教禅宗僧人居住之地。5.列翠屏:绿竹丛中建亭,以供游览休息。6.暝禽(mie xin)多雪色:暮色中飞鸟羽毛沾满白霜。暝,黄昏;雪色,白色。7.偃树尽龙形:树木弯曲,好像龙的形状。8.负土新成塔:用泥土堆筑成的佛塔。9.非才愧勒铭:没有才能,不敢在上面刻字。
【赏析】
《题天童叠秀轩》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写诗人登临天童寺,观赏寺院景色并感慨人生之短、光阴之速。全诗四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笔力遒健。
首联:“名山标巨刹,楼阁在青冥。”开篇即写天童名山,标榜着大寺,楼阁高耸入云。“标”字点出其雄伟壮丽,气势非凡。“青冥”两字形容云雾缭绕,更显得天童寺的庄严神秘,令人肃然起敬。
颔联:“别路通禅窟,当轩列翠屏。”诗人来到天童寺,只见一条小路通向禅窟,而禅窟则在一座座亭台楼阁之间。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天童寺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之情。
颈联:“暝禽多雪色,偃树尽龙形。”傍晚时分,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们的羽毛沾满了白霜,仿佛是雪中的精灵。而那些树木也随着风儿摇曳生姿,宛如一条条龙在水中游动。这一联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尾联:“负土新成塔,非才愧勒铭。”诗人登上天童寺的塔顶,俯瞰整个寺院。他发现,这座新建的塔是用泥土堆砌而成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因此,诗人感到自己并没有才能来为这座塔刻上文字。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天童寺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虔诚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