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鞍及亭午,稍欣烟雾收。
苍然众山出,历历如雕锼。
前瞻一石独,灵宫居上头。
颇闻去年夏,水激龙腾湫。
走避登屋山,夜半齐呀咻。
幸兹溪涧中,今作清浅流。
宴安不可怀,变化诚难求。
翠华渺在望,行矣毋淹留。

【注】独石:指一块独立的石头。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九

译文

解鞍时正当中午,渐渐的烟云散尽,眼前出现了苍莽的群山,历历在目宛如用刀凿雕琢而成。

前瞻一座孤立的山峰,那是灵官寺所在地。

我听说去年夏季,洪水冲击龙潭,水声轰鸣。

为了躲避洪水的冲击,我只好登上了屋脊山,半夜里听到齐声的呼喊。

幸而溪涧中的水还清浅,可以畅游。

现在太平无事,不可忘记战祸之难,世事变化无常,难以预测。

希望看到翠华殿遥遥在望,但行路艰难,不能滞留不前。

赏析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至十四年(819)作者随驾西行途中所作,共十二首,每首八句。这是其中的第九首。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首联写解鞍后稍觉舒适,因为烟云已散,视线逐渐开阔。“稍欣”即稍感欣慰的意思。颔联是说,放眼望去,群山苍茫,云雾缭绕;再看那些山峦的轮廓,犹如经过人工精心雕琢,十分清晰。颈联进一步描绘山势。诗人仰望前方,发现有一座孤峰耸立着,它便是灵官寺所在之处。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座孤立的山峰很是感兴趣。尾联则是作者由观察自然景观联想到历史事件。当时正是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的时候,作者不禁想起了去年夏季发生的那场水灾,水势汹涌,冲毁了龙潭,发出轰鸣的水声。面对如此情景,作者不得不爬上屋顶避难。夜半时分,又听到了齐声的呼唤之声,原来是人们正在寻找他。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目前局势的担忧。作者认为,天下太平来之不易,因此不应忘记历史上的战争灾难。同时指出世间万事变化莫测,无法预料,因此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局势的关注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