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叶伯几

水烟沙雨送归航,枫叶芦花已十霜。
瑶曲天风春梦远,墨池秋草故游荒。
碧峰又是新回雁,白石依然旧化羊。
一笑相逢却成别,暮云千里思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逢叶伯几》是元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林景熙,字德呖,号霁山,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平阳(今属浙江),咸淳七年(1271)考中太学生,并担任泉州教授等职。宋亡后,林景熙隐居不仕,在故乡著书授徒,名节重一时。
  • 创作背景:《逢叶伯几之奉化》是林景熙在宋末元初之际所作。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林景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与关切之情。此诗作于林景熙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国事的忧虑和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句原文:《送叶伯几之奉化》,亲携琴册出烟萝,海国儒风近若何;笔挟龙湫灵不尽,官邻雪窦冷偏多;诗书千载关经济,师友三年要琢磨。
  • 诗意解读:首句“亲携琴册出烟萝”描绘了诗人亲手携带琴谱走出云雾缭绕的山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第二句“海国儒风近若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所处环境的好奇与询问。第三句“笔挟龙湫灵不尽”,意味着诗人的文笔如同龙湫般灵动且富有力量。最后两句“诗书千载关经济,师友三年要琢磨”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知识、友谊的尊崇。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意象丰富,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性。
  • 文化价值:林景熙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它展示了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逢叶伯几》不仅是林景熙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南宋遗民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