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寺夜坐

萧萧凉月满池台,水槛风棂四面开。
一炷残灯何熠煜,半檐衰柳故崔嵬。
谬持微禄知无补,未谢馀缘得重来。
尘土马蹄何日事,可容良夜废衔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心寺夜坐》是元代诗人黄溍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湖心寺夜坐时的感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诗人黄溍,字晋卿,出生于婺州义乌,自幼天资聪慧,学文迅速,弱冠后游历钱塘并得见多位遗老巨工和宿学,对文献有深入了解。他曾任宁海丞、秘书少监等职,至正七年入翰林,后因故辞官归隐。
  2. 诗歌原文
    《湖心寺夜坐·萧萧凉月满池台》,此诗描绘了湖心寺的清幽夜色与诗人内心的愉悦,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形象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的感悟和心情。
  3.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心灵的宁静。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湖心寺的夜景进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4. 艺术特色:《湖心寺夜坐》作为一首禅诗,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上。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一炷残灯”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半檐衰柳”则暗示着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深思人生的真谛。
  5. 文化价值:《湖心寺夜坐》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作为一首禅诗,它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世俗纷扰的文化倾向。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禅宗对于静观自然的哲学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湖心寺夜坐》不仅是一部展现黄溍诗歌才华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禅宗诗歌的杰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